個案的靈性肥皂劇

通常人們需要的是戲劇化的情節,獲得他人注意,更甚過解決自身原本的問題。你可以淨化他們的壞運勢、疾病或其他任何可以做的,但此時若你沒有為他個人為主角安排一場靈性的肥皂劇,讓他們當主角的話,很多人是會對你產生埋怨、憤怒。

Often people want drama and attention more than a solution to their problem. You can clear up their bad luck, or illness, or whatever but lots of people will resent you if you do it without spinning some psychic soap opera where they are the central character.

============================================
一直以來,我對外稱『懶』,所以對於個案諮詢沒有大力宣傳,或者認真經營。可是,其實我擔憂的是當我的個案出現前面引文敘述情況時,我會失控翻白眼。直到上個月,就是2020年的4月,在兩個個案主動找到我這裡,詢問我是否能進行個案諮詢服務時,我開始接定期的諮詢個案。

過去,我曾經走過這些靈性肥皂劇,甚至把劇本寫的如同台灣電視劇般的浮誇。最終,為了讓我自己重新好起來,我開始與自己相處,面對自己的問題。一路走來,直到現在,我依然無法確實找到解決某些議題的方式,至少,我不在上演這些靈性肥皂劇。又或者換個說法,我可以覺察到自己是否朝向肥皂劇的戲碼走去。

協助過的個案中,「個案看見自己正在鬼打牆」是我試圖在進行的事情,很多時候事情侷限與框架是自己給的。心理學、社會學、教育學都會說人在成長過程中會吸收、類化、形成家庭與文化給予的信念與規範,如同古典行為學派說的:接收刺激後的反應,若獲得正面/負面回應,就會逐漸成為行為。在幼童時期,這個可以說得通,畢竟幼童時期依然依賴著他人提供保護與成長需要的一切。可是,如果到了成人階段呢? 依然是:接收刺激後的反應,若獲得正面/負面回應,就會逐漸成為行為嗎? 這過程有個關鍵變項是自我思辨/思考與判斷。當然,,家庭與社會文化教育的渲染下,每個人有自己的思考框架與模式,然而,這些並非不可更改與無法重新架構。

心理學不斷地找尋重新建構行為的方法協助人更自在、更愉快的生存。即使是新時代的身心靈方法,我依然覺得必須協助人重新架構行為,而非「為主角安排一場靈性的肥皂劇」。肥皂劇的苦中苦,苦盡甘來,自己永遠都是被害者的這類戲碼很多時候都是為了引起更多的注意。許多時候,往往只需要一個思考信念的轉變,事情就可以有所改變,只是人們喜歡進行各式各樣的戲碼來呈現自我的苦楚與委屈,如大量負面能量攻擊導致自己一輩子困頓,衰運纏生,可是否真實如此?生命不盡然皆是如此悲情。

終究,我依然少量進行個案諮詢工作,我希望個案帶著意願,來看見自己鬼打牆循環,透過任何自己可以接受的方法,調整改變生活樣態,最終提升自我生命品質。魔法也好,靈氣也好,各式各樣的天生力量解讀也好,重點在與個人的起心動念。所有的身心靈工具都是用來協助我提昇自我與生命品質,不是用來再演出一場更誇大的肥皂劇來證明自己的悲情。

願你我都能找到生命曙光之處,真實照亮這次的生命之旅。